Paparan:1 创始人: Site Editor Publish Time: 2025-08-09 Origin: Site
在电子制造业的车间里,经常能听到工友们讨论这样的话题:“有铅工艺和无铅工艺到底差在哪儿?为啥价格差那么多?对咱们生产影响大不大?该选哪个才好?” 也有不少人觉得无铅工艺不如有铅工艺顺手,比如有人说无铅工艺的单波峰焊接总出问题。今天,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个事儿,把其中的门道捋清楚。
先说说无铅工艺的大趋势。这些年,国际上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,电子产业往无铅工艺上靠,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。虽说无铅工艺推了好些年,但还有不少企业在用有铅工艺。不过啊,无铅工艺完全替代有铅工艺,那是迟早的事。现在的问题是,无铅工艺在有些地方确实还比不上有铅工艺,所以咱们接下来要琢磨的,就是怎么让无铅工艺更给力,能稳稳当当地替代有铅工艺,这样既能响应 RoHS 环保要求,又能让企业赚钱,实现双赢。
一、工艺趋势:不可逆的环保浪潮与暂时的技术平衡
无铅工艺:就像一股挡不住的潮流,随着国际环保标准越来越高,它成了电子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。虽然推了这么多年还没完全把有铅工艺挤走,但这只是时间问题。咱们现在要做的,就是下功夫研究怎么让无铅工艺更成熟,更好地顶替有铅工艺,让环保和盈利两不误。
有铅工艺:目前还有不少企业在依赖它。虽说无铅是大方向,但在无铅工艺还没修炼到家的时候,有铅工艺在一些生产场景里,还得继续发挥作用。就像老手艺一样,虽然新方法在崛起,但暂时还离不开老方法的支撑。
再看看现在的情况。国内好多大公司,也没完全切换到无铅工艺,反而还用有铅工艺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。就说机车行业吧,像西门子、庞巴迪这些国际大牌,也没全用无铅工艺,能豁免的就尽量豁免。
不少专业人士也觉得,无铅技术还有很多谜团没解开。比如著名的工艺专家李宁成博士就说,现在的无铅工艺技术,跟有铅技术比起来,还是嫩了点。以前无铅焊接常用的 Sn3Ag0.5Cu 焊料合金,最近就发现问题了,因为铜含量有点低,焊点的可靠性跟不上。有人建议把铜的质量分数提到 1% - 2%,但市面上压根就没这种焊料卖。而且,无铅焊接出来的电子产品,可靠性数据比有铅的差远了,积累得也不够多。
有铅工艺那可是有上百年的历史了,经过无数专家的钻研,焊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没得说,生产工艺也相当成熟,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铅焊料合金的好性子。
有铅焊料合金熔点低,焊接的时候温度不用太高,这样对电子产品的热损伤就小;它的润湿角小,焊起来特别顺,产品焊点不容易出现 “假焊”;而且韧性好,焊出来的焊点抗震动能力,比无铅焊点强多了。
二、现状剖析:成熟与待完善的技术博弈
无铅工艺:国内的大公司没全盘采用,国际上像西门子、庞巴迪这样的机车行业巨头,也在尽量避开无铅工艺。无铅技术还有不少坎儿没过去,李宁成博士就指出,它的成熟度比不上有铅技术。比如 Sn3Ag0.5Cu 焊料合金,因为铜含量偏低,焊点老出可靠性问题,就算有人建议提高铜含量,市场上也没现成的产品。另外,无铅焊接产品的可靠性数据,跟有铅的比起来,那真是差了一大截。
有铅工艺: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,就像老中医看病一样,经验丰富得很。经过无数专家的研究打磨,焊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保障,生产工艺也熟透了。
从目前的研究来看,无铅焊接能用的替代合金,熔点都比现有的锡铅合金高。就拿业界比较认可的
“锡 - 银 - 铜” 合金来说,熔点是 217℃,这一下就把焊接的工艺窗口缩得很小。理论上,工艺窗口从锡铅焊料的 37℃变成了 23℃,可实际上,缩小得更厉害。因为咱们实际测温的时候,难免有误差,再加上 DFM(可制造性设计)的限制,还得考虑焊点的 “颜值”,回流焊接的工艺窗口实际上也就 14℃左右,对工艺人员来说,那真是个大挑战。
不光工艺窗口缩小了,焊接温度一提高,活儿就更难干了。高温下,氧化现象特别严重。大家都知道,氧化层一出现,焊接就费劲,容易润湿不良,还会产生虚焊。氧化程度怎么样,除了要看器件本身的质量,咱们库存的条件和时间、加工前的处理(比如除湿烘烤),还有焊接时预热(或恒温)阶段的温度和时间,这些都说了算。
因为无铅焊接的工艺窗口比有铅的小太多,业内有些人觉得,用氮气焊接环境可能是个办法。氮气能降低熔锡的表面张力,让它更好地润湿,还能防止预热时氧化。但氮气也不是万能的,之前就存在的问题,它可解决不了。
现在的回流焊接设备,大多是强制热风对流的设计。这种技术在升温速度的控制和恒温能力上还行,但加热效率、均匀性和重复性就差点意思。在有铅技术里,这些毛病不算太显眼,很多时候能将就。可到了无铅技术这儿,工艺窗口一缩小,对重复性要求又高,热风对流技术就有点扛不住了。
三、技术特点大比拼:细节里的工艺差异
焊料合金:
无铅工艺:成分上慢慢往 Sn96.5Ag3Cu0.5(SAC305)上靠,但波峰焊接为了省钱,可能会选 Sn99.3Cu0.7 焊料,这样一来,车间里的焊料就乱七八糟的。还有人提议用铜质量分数 1% - 2% 的合金,可市场上根本没货。
有铅工艺:不管用啥焊接方式,焊料合金一直是 Sn63Pb37,车间里不会因为焊料种类多而乱套。
焊料成本:
无铅工艺:波峰焊接用的锡条和手工焊接用的锡线,成本比有铅的高 2.7 倍;回流焊接用的锡膏,成本也高了约 1.5 倍。
有铅工艺:焊料成本低,能帮企业省不少钱。
焊料合金熔点温度:
无铅工艺:温度高,比如 “锡 - 银 - 铜” 合金熔点是 217℃。
有铅工艺:温度低,才 183℃。
焊料可焊性:
无铅工艺:可焊性差,焊的时候费劲。
有铅工艺:可焊性好,操作起来顺手。
焊点特点:
无铅工艺:焊点比较脆,那些需要手持或者经常震动的产品,用它就不合适。
有铅工艺:焊点韧性好,抗造。
焊料 / 焊端兼容性:
无铅工艺:焊端里不能有铅。
有铅工艺:焊端里可以有铅,兼容性更强。
能耗:
无铅工艺:不管是波峰焊、回流焊还是手工焊接,能耗都比有铅的多 10% - 15%。
有铅工艺:能耗低,更省电。
设备需求:
波峰焊:无铅工艺得换新的波峰焊机;有铅工艺不用换,除非要提高产能。
回流焊:无铅工艺需要多温区、长炉体的设备,这样调整回流温度曲线更灵活;有铅工艺也能用多温区设备,但不是必须。
手工焊接:无铅工艺得换烙铁头;有铅工艺不用换。
印刷 / 贴片机:无铅工艺不用换设备,但对印刷和贴片的精度要求更高;有铅工艺不用换,精度要求也没那么严。
焊接工艺:
水清洗工艺:无铅工艺不建议用;有铅工艺可以用。
回流焊接:无铅工艺的工艺窗口小,温度曲线难调,焊点容易有空洞,上锡效果也不好;有铅工艺的工艺窗口大,温度曲线好调,焊点空洞容易处理,上锡效果不错。
波峰焊接:无铅工艺的焊点上锡效果差,需要加快冷却,锡槽里合金杂质的检测也得更频繁,可能还得在生产现场放检测仪器;有铅工艺的焊点上锡效果好,锡槽杂质检测不用那么勤,现场也不用放检测仪器。
手工焊接:无铅工艺的烙铁头损耗得快;有铅工艺的烙铁头损耗小,更耐用。
PCB 要求:
板材:无铅工艺可以用有铅工艺时的板材,但最好用高 Tg 板材,这样成本会上升 10% - 15%;有铅工艺不用换板材。
焊盘处理方式:无铅工艺常用有机可焊性保护(OSP)和化学镍金。用 OSP 的话,焊盘平整,但对印刷工序要求高,PCB 保存时间短,对生产计划要求严,还会影响 ICT 测试;用化学镍金的话,焊盘也平整,对印刷要求不高,PCB 能存很久,对计划要求松,不影响 ICT 测试,但有可能出现 “黑盘”。有铅工艺除了能用 OSP 和化学镍金,还能用热风整平。
元器件:
耐热性:无铅工艺对元器件的耐热性要求高;有铅工艺要求没那么高。
焊端可焊性:无铅工艺要求高;有铅工艺要求一般。
焊点检查:
外观:无铅工艺的焊点粗糙,检验起来费劲;有铅工艺的焊点光亮,检验容易。
“爆米花” 现象:无铅工艺因为温度高,很多 IC 的防潮敏感性提高了一到两个等级,对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影响特别大。必须加强防潮控制,要是库存条件不好,组装前得烘烤除湿,可烘烤又会让器件焊端氧化得更厉害,增加焊接难度。用惰性环境烘烤能解决,但设备、惰性气耗材和管理成本会大大增加。有铅工艺里,IC 的防潮敏感性只要多注意、好好管理,就容易控制。
“立碑” 现象:无铅工艺里这个问题更严重,因为无铅合金的表面张力大。解决办法和有铅技术一样,但无铅工艺窗口小,得保证炉子加热效率高、气流稳定。有铅工艺里也有这个问题,但工艺窗口宽,容易解决。
“气孔” 现象:在有铅技术里就不好解决,到了无铅技术,因为合金表面张力提高,问题更严重。控制方法和有铅技术一样,但工艺窗口更小了。有铅工艺里,“气孔” 问题也挺棘手,不容易彻底解决。
业界可靠性数据:
无铅工艺:可靠性数据少,还有很多未知的优缺点没被发现。
有铅工艺:可靠性数据多,用了这么多年,家底厚。
四、成本与设备:切换工艺的现实考量
绝大多数有铅设备都能用于无铅工艺,像印刷机、贴片机、回流炉、BGA返修台、分板机和测试设备都行,唯独波峰焊机是个例外,无铅和有铅的波峰焊机得严格分开用。
成本飙升:从有铅工艺换成无铅工艺,成本会大大增加,主要是因为无铅辅助材料和无铅印制电极板贵了不少,不过无铅器件的成本和有铅的差不多。
设备通用性:除了波峰焊机和锡锅必须严格区分(用了有铅工艺后就再也回不去无铅工艺了),其他设备大多通用。但无铅工艺在一些方面得调整设备,比如回流焊要调整温度曲线和材料,AOI 程序得针对无铅焊点重新设计,助焊剂得换,焊接温度有变化,工艺路线、夹具设计也不一样,手工焊接得评估风险,补焊工艺得确认焊盘设计等。
总的来说,在无铅工艺技术还没完全成熟的时候,企业要不要用无铅工艺,得好好看看自己的生产设备情况,也得关注无铅工艺技术的发展。各厂家在做决定的时候,一定要慎重再慎重。